2018 12 - 2019 01 | 2017 09
上海
photo by Kuan Yu
辰山植物園
photo by Kuan Yu
位於松江區,離市區大約1小時的地鐵車程,
需轉公車到達選擇從靠近溫室的二號門進去溫室有三處;
分別為熱帶植物、珍奇植物、沙生植物展館植物園

photo by Kuan Yu
園區有園內電瓶車搭乘
可沿途繞各區一圈 每站可上下車一次
電瓶車司機大叔跟我們說 我們來的不是季節
沒甚麼可以看的
確實 冬季草花類基本都沒有
偶有長綠或變葉樹種
但其實這次我們最主要式奔著”礦坑花園”去的
為2012 ASLA的得獎作品
結果 礦坑花園下方棧道損毀 暫時停止開放!
這真的很令人傷心….
雖然從上方看下去也很震撼
但是我能想像 一步一步向下
走到礦坑底 走在水面上
周身岩壁 仰望一方藍天
這內心衝擊是會有多麼大!
真的很可惜!
上海


photo by Kuan Yu
辰山植物園

photo by Kuan Yu
位於松江區,離市區大約1小時的地鐵車程,
需轉公車到達選擇從靠近溫室的二號門進去溫室有三處;
分別為熱帶植物、珍奇植物、沙生植物展館植物園

photo by Kuan Yu
園區有園內電瓶車搭乘
可沿途繞各區一圈 每站可上下車一次
電瓶車司機大叔跟我們說 我們來的不是季節
沒甚麼可以看的
確實 冬季草花類基本都沒有
偶有長綠或變葉樹種
但其實這次我們最主要式奔著”礦坑花園”去的
為2012 ASLA的得獎作品
結果 礦坑花園下方棧道損毀 暫時停止開放!
這真的很令人傷心….
雖然從上方看下去也很震撼
但是我能想像 一步一步向下
走到礦坑底 走在水面上
周身岩壁 仰望一方藍天
這內心衝擊是會有多麼大!
真的很可惜!

photo by Kuan Yu
在沒有平日的繁花 綠葉
還是看到了很不錯的一些地方到礦坑花園前 看到一處很不錯的生態草溝設計
以及園區內有一個觀賞草園區
這是目前台灣還不太盛行的景觀設計方
式但近年 有老師的設計作品在台灣屢次得獎
也開始能看到這些平常會被人忽略的植栽蹤跡
只是 因為目前業內用得少 所以許多植栽名稱不太好找
植物園全區其實沒有逛完
但綜合整體其實還是很值得來的


photo by Kuan Yu
唯一不足的是 場地教育做得不是很好
在溫室內較多能看到一些植栽標示牌
但基本沒什麼詳細科普的說明
而室外場區更不用說 植栽牌更是少
這點是很可惜的
門票 RMB $60 園區接駁車 RMB $10
楊浦濱江景觀
距離地鐵楊樹浦路站 步行距離約10分鐘左右
為一條沿黃浦江河岸邊改造的帶狀景觀
黃浦江周邊最為人所知建築景觀
就是南京東路延伸附近的外灘帶
有當初租界時期所建的巴洛克式古典建築
以及外灘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新興高樓
如東方明珠 金茂大廈等
黃浦江對於上海 因其地理條件 帶來了其後歷史人文的發展
而在近代歷史 上海也有著許多轉變
直到現在轉變每天都在發生
關於歷史方面 在沒有研究熟悉之下 暫不多著墨
而在黃浦江的另一段
沿河兩岸有許多工業化時代的遺存
如自來水廠、造船廠、碼頭、紡織廠.......等
這就是我們這次主要走的區域
擺脫工業時代後頹敗的光景
楊浦濱江景觀帶 新時代與舊場景的交融
這河段的景觀 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此我們可以反觀台灣的河岸景觀
甚至是相關景觀環境改造的案例
我們所要追求環境美學 美感
凌駕在其上的 卻是不專業 也不願意放手的體制













photo by Kuan Yu
1933老場坊歷經戰火硝煙,雖然數度關閉,難掩蕭條,
在溫室內較多能看到一些植栽標示牌
但基本沒什麼詳細科普的說明
而室外場區更不用說 植栽牌更是少
這點是很可惜的
門票 RMB $60 園區接駁車 RMB $10
楊浦濱江景觀
距離地鐵楊樹浦路站 步行距離約10分鐘左右
為一條沿黃浦江河岸邊改造的帶狀景觀
黃浦江周邊最為人所知建築景觀
就是南京東路延伸附近的外灘帶
有當初租界時期所建的巴洛克式古典建築
以及外灘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新興高樓
如東方明珠 金茂大廈等
黃浦江對於上海 因其地理條件 帶來了其後歷史人文的發展
而在近代歷史 上海也有著許多轉變
直到現在轉變每天都在發生
關於歷史方面 在沒有研究熟悉之下 暫不多著墨
而在黃浦江的另一段
沿河兩岸有許多工業化時代的遺存
如自來水廠、造船廠、碼頭、紡織廠.......等
這就是我們這次主要走的區域
擺脫工業時代後頹敗的光景
楊浦濱江景觀帶 新時代與舊場景的交融
這河段的景觀 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此我們可以反觀台灣的河岸景觀
甚至是相關景觀環境改造的案例
我們所要追求環境美學 美感
凌駕在其上的 卻是不專業 也不願意放手的體制















photo by Kuan Yu
1933老廠坊
非常 非常 值得來的一個地方
不論他是否是電影 綜藝的取景地
就建築來說是 非常 非常 之有趣 且吸引人的
他本身也是一個歷史建築重新演繹的案例
1933老場坊原來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1933年,由工部局出資興建,著名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
1933老場坊歷經戰火硝煙,雖然數度關閉,難掩蕭條,
但是建築本身卻奇跡般的保存了下來。
歷史,使這座建築掩映在塵埃中成為一塊“璞玉”;
歷史,又將使這塊璞玉蛻變重生,被打磨成一塊尊貴的美玉。
2006年,正式啟動1933老場坊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
--百度百科
他建築錯層豐富的變化 不同型態的樓梯
給牛走的 給人走的 交錯穿插 加上其結構美學 光影變化
在不同的視線 及角度下 形成異常有趣 且精彩的空間
在不同的視線 及角度下 形成異常有趣 且精彩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